在近日召开的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上,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关志鸥受国务院委托,报告了防沙治沙工作情况。报告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防沙治沙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53%的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沙化土地面积净减少6500万亩,呈现“整体好转、改善加速”良好态势。在全球率先实现了土地退化“零增长”、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双缩减”,成功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防沙治沙道路,成为全球增绿贡献最大的国家和防沙治沙国际典范。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两次授予我国“防治荒漠化杰出贡献奖”,称赞“世界荒漠化防治看中国”。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日前,《中国科学—地球科学》在线发表我国科学家最新研究成果《中国东部沙地温带稀树草原的分布与制图》。这项成果首次摸清了我国东部沙地温带稀树草原分布,绘制了我国东部科尔沁、浑善达克沙地温带稀树草原空间分布图,为该地区的生态系统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沙漠演化与亚洲内陆干旱化研究团队近年来通过沙漠腹地科学钻探研究,最新揭示了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现代沙漠景观的形成时代为距今30万年,获得了我国最大沙漠形成演化研究的一手资料。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知名期刊《科学通报》。
记者24日从青海省海西州都兰县委宣传部获悉,该县2024年荒漠化综合防治和“三北”工程正式开工。
近年来,“塔里木河干流生态修复治理工程”“森林生态补偿”两大工程实施,加大了该县对荒漠、绿洲、农区三道防线的建设力度,一个个治沙植绿工程相继启动,一支支治沙队向沙漠腹地挺进,手提肩扛、拉草埋沙,一道道绿色防护墙也向沙漠铺开。
9月20日,2024年荒漠化防治国际研修班在宁夏银川开班。来自蒙古国、乌兹别克斯坦、越南等“一带一路”沿线10个国家的22名学员,将在宁夏银川、灵武、中卫等地进行学习、参观和体验。
记者从3日召开的自治区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视频调度会上获悉:截至目前,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285公里锁边任务,已完成155公里,完成率54.39%,绿色防护带有望年内实现合龙。
沙漠能成为吐鲁番的名片之一,不仅因为它的康养功能,还因为这里的沙漠常年与城市“零距离”接触,沙漠与绿洲在这里实现了和谐共处。在全世界海拔最低的植物园——中国科学院吐鲁番沙漠植物园里,可以感受到一代又一代科研人员为防沙治沙所作出的巨大努力。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最大、受影响人口最多、风沙危害最重的国家之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事关我国生态安全,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崇高事业。荒漠化的治理要基于区域生态条件复杂多样、荒漠化土地类型存在差异的特点,采取因地制宜、分区施策的方式,持续推进防沙治沙工作。提高生态系统质量要从根本上改善生态环境,全面提升生态系统功能,从而实现生态系统的稳定和持续。
为加快推进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建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结合工作实际,针对环塔克拉玛干沙漠5地州制定9条政策支持措施。